
1920年代後期,當德國還在受凡爾賽合約束縛時,德國已經在秘密研發武器裝備,以備日後再武裝之需。在此背景之下萊茵金屬與克魯伯共同開發出了15cm重型野戰榴砲--15 sFH18,以及使用相同砲架、改用長倍徑加農砲管的105mm K18。
然而,相較於成為師級砲兵主力而大量佈署的15 sFH18,105mm K18口徑較小但重量與前者相同,射程跟火力也高不成低不就,因此沒有大量佈署,僅配備於軍級砲兵以及岸防砲兵。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20年代,美國發明家克利斯帝發明了結合履帶的行走性能與輪車速度的「克利斯帝懸吊」。然而他的革命性設計並沒有受到美國軍方的青睞,卻在大西洋的另一頭造就出名垂千古的戰車...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原始計畫目標永遠與最終結果有著極大的差異...."
~Payling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3/M5 斯圖亞特雖然不如M4雪曼那般代表性,但足跡也遍及二戰各主要戰場。初次上陣便是1941年11月由英國第七裝甲師(著名的沙漠之鼠)投入北非戰場的十字軍作戰,評價普通,但是其可靠性卻深受盟軍性賴。隨著歐洲戰線的戰車火力裝甲不斷提升下,斯圖亞特漸漸只被拿來當偵察戰車使用。
但到了亞洲戰場又是另一番光景,菲律賓所駐守的M3彷彿「街道上的怪物」一般痛擊了當時日軍主力的九七式中戰車。九七式唯一一個擊破M3的紀錄是從敞開的艙門中發射高爆彈所擊毀...
(~旧日本軍弱小列傳)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Payling:奇怪。老闆!這張虎式大賽參戰名單裡怎麼會有我的名字?
SPP:蛤?你沒說你不參賽啊。
於是只好忍痛把目前難以入手的威龍極初期型虎一開來作了,當作是弘X模型類虎式大賽的應援作品。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年前德國戰車差點征服歐洲,60年後德國戰車用另一種形式征服歐洲。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戰祭作品第二發,滇緬遠征軍在印度接受的雪曼,獨特的貓臉塗裝配上雪曼萌車(?)的外型相當討喜可愛。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標題其實就是Pz.kpfw 38(t) ausf.C
德國灰練習作第二號, 順便殺殺時間的小車, 不認識我的人只看blog可能不知道我本行是玩戰車的吧...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