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好久沒有發電影相關的標題了, 趁著禮拜六剛看完HBO首映打鐵趁熱來這邊貼一篇。

最早看到對<War of The Worlds>的介紹, 湯姆克魯斯在訪談中提到這部片是在描寫一個家庭中父親與子女, 所以不必期待會看到湯姆克魯斯帥氣地跳上F-14打跑外星侵略者然後接受英雄式的歡呼最後與女教官接吻的畫面, 直覺上我認為以這種微觀的角度來敘述這種科幻大戰很容易落得收尾倉促的下場, 慢慢對這部片失去興趣。直到有一天看到這部片DVD封面: 三隻外星人手指抓住地球的畫面, 跟以前三台的週末影集<異形終結者>一樣!!這才重新提起我對本片的興趣。

應該大家都看過了, 不過還是提醒底下會有劇情洩漏, 請自行斟酌。

正片開始, 一個很正常的一天, 主角正常的下班回家, 沒有來自外星人母艦的信號干擾衛星, 也沒有大群飛碟從火星傾巢而出, 一如往常一般是很平常的日子, 直到外星人的殺人機器從地底出現, 接著就是一連串逃難與失序, 以及每個人在面臨巨變時顯露出的求生鬥爭本能, 相比之下在之前敘事角度較宏觀的<ID4>跟<Mars Attack>兩部片對巨變時的人性描寫較淺也比較光明(當然這三片的風格各有不同, 若是用同樣方式表達反倒顯得突兀)。<War of The Worlds>在中後段用比較隱晦的鏡頭點出外星人進攻地球的意圖: 把人類當肥料, 反諷現在主宰一切的人類由獵人角色改變成為外星人所圈養的家禽家畜, 比較起後兩部片沒來由的消滅人類來的讓人印象深刻。

而結局則不出意料之外的倉促, 外星人被地球上的微生物打敗, 雖然原著劇情這樣安排對人類在這世上的角色有較深刻的寓意, 不過對於讀過<槍砲、病菌與鋼鐵>的人來說, 實在很難相信有至少百萬年歷史同時具備行星間移動能力的外星人會被地球的微生物打敗, 這種感覺就像西班牙殖民者被印加帝國人身上的病毒打敗一般, 整個情勢就這麼豬羊變色。當然, 這是所有外星侵略者電影的通病, <ID4>最後靠電腦病毒癱瘓外星人護盾而逆轉, 看來外星人是為了IBM電腦賣太貴所以進攻地球  。從合理性來看, 最好的還是<Mars Attack>用歌聲來消滅外星人, 加上全片60年代科幻風格的設計與帶有些戲謔的劇情, 這樣的搭配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也難怪會有不少大牌參與本片(傑克尼克森、皮爾斯布洛斯南, 導演提姆波頓)。

總地來說, <War of the Worlds>還算不錯, 跟另外兩者比起來更有不同風味, 同樣的主題可以看出三種不同的風格: <ID4>狗血+熱血; <Mars Attack>則帶有不少戲謔跟反諷, 所以很可惜在一些討論區就有不少抱著ID4心情的人罵聲連連; <War of the Worlds>比較深沉, 貼近之前<辛德勒名單>那樣的感覺。三者都是不錯的電影, 可是就我來說個人最推崇<Mars Attack>。 XD

最後, 看完<War of the Worlds>最讓我失望的一點就是--外星人的手沒有從人的胸口伸出來... (對不起, 這是老一點的人才懂的梗)

禮拜天順便看一下<毀滅戰士Doom>, 感想: 快轉看最後第一人稱的片段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