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誼廳有冷氣有電視, 有時候我下班沒事作買了晚餐就到交誼廳去看電視吹冷氣。不過不是每次都那麼好運搶到電視, 晚到一步只好摸摸鼻子看別人要看的節目, 五點之後七點之前的節目不外乎那些: 扣除電影台不算, 大概就播動畫、新聞或是娛樂新聞之流, 可幾乎每次我去都是在看"愚垃新聞"、"愚垃100%", 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看下去。

說實在話, 看著那些藝人們講無聊的笑話、玩白癡的團康活動, 我完全感受不到笑點, 就跟我翻八卦雜誌會翻到睡著一樣, 我只想趕快吃完晚餐結束這折磨。那天的來賓正好是蔡jolin, 在介紹啥勞什子的今夏流行穿著, 突然讓我想到之前兼便利商店大夜班整理雜誌時想到的問題:

"為什麼人們需要其他人來告訴他們什麼叫作美?"

近年來, 國內吹起了一股名牌風, 媒體不斷報導某貴婦或某名模手拿xx皮包戴oo手錶或珠寶, 弄得好像自己手上沒一個名牌包就是落伍的尼安德塔人, 還不只是名牌, 不是當季名牌也算落伍, 為此甚至出了一本某某皮包全系列型錄等等... 社會新聞則是一票為了名牌頃家蕩產或走上販毒之路的人。

打開電視, 一個一小時的節目大約有十五到二十分鐘是廣告, 仔細看新聞內容也有不少很明顯看就是廣告, 就算是電影台的電影實際上也是充斥置入性行銷, 當然不用題越來越多的購物頻道; 雜誌更可怕, 尤其那種時尚雜誌幾乎整本都是廣告; 而當某藝人做某種打扮出現在公共場合或是專輯的主打造型, 過不久就會看到街上滿坑滿谷的年輕男女作如此打扮, 也不考量自己的身材是否適合。

曾幾何時, 人們的品味開始被媒體所支配? 或許該說, 是媒體背後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牽著我們所有人的鼻子走? 以前路上都是JanXXSports的背包, 現在則滿街都是Hip pop跟鳳梨頭, 就跟穿制服沒兩樣。

資本主義不斷用媒體在教導我們: 這樣叫作美、這樣叫作帥、這樣叫作時尚, 而那些臣服於資本主義的所謂偶像藝人或名模們, 不斷的推波助瀾編寫名為流行時尚的神話, XX教主之類的詞彙焉然而生。就某方面看, 稱為教主其實蠻貼切的, 就像宗教一樣令人盲目的消費。

逐漸的, 我們的自我意識被資本主義所控制, 人們失去對是非善惡美醜的觀念和判斷, 人類的異質性被消滅而任由資本主義予取予求。在生活的四周都充斥著要我們消費的訊息, 我們最終會失去自我成為無意識聽從指示消費。為了消費而消費, 彷彿是犯了強迫症一般, 這是資本主義對人類心靈的剝削。

這讓我想到在"文明帝國--權倾天下"裡頭一個單位--潛意識廣告, 直接把訊號傳送到潛意識中使人不自覺想消費, 可能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最終型式。

而網路的發展多少平衡了資本主義依賴媒體將人類同質化的洗腦。

在過去, 唯有被資本主義選中的人才有機會將自己(品牌)傳播出去, 引起大家仿效或崇拜, 進而達到鼓勵消費的目的; 然而藉由網路, 像我這樣現實生活中的小人物也有機會在此對大家大放厥詞, 從早年的文字到現在聲音跟影像, 就算是平凡人也能在網路上對公眾展現出自我發表意見, 這幾年就有多少市井小民靠著網路竄紅、多少默默無名的人成為人盡皆知的網路寫手; 文化與流行不再由資本所創造, 而由網友們自主創造(ie. 巴哈kuso版周邊商品到最近一些諷喻時事的創意商品), 創作完稿跟發送的門檻降低也將衝擊娛樂產業(影片跟音樂製作門檻相對下降, 就算缺乏資本或人力只要本身夠才華也能在網路上成功)。

未來可能不再需要資本主義提醒我們需要什麼該買什麼, 而是在創意上真正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時代, 選擇的權利回到我們消費者的自主意識手上, 讓流行跟時尚成為一個落伍的詞彙。

感謝網路, 在這個資本主義的觸手伸展到近乎無遠弗屆的時候共產主義的烏扥邦在網路上悄然成形, 或許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才是真正的Matrix, 一個不斷要求我們消費的Matrix...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y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